大家或許想像服裝的製作

就是選一塊布

然後在布上剪出輪廓

最後再做縫合,留下頭、手(或腳)和身體的出口。

其實,也沒有錯。

這是屬於最基礎製作與單件(微量)的製作。

也是最基本的成型,這樣當然可以完成一件衣服,

但穿起來可能不怎麼舒服,簡單來說它可能只是完成了衣服的形狀

還要再考量立體感與版型設計各方面細節,才能成就一件有設計感又舒服的衣服。
 一件穿起來讓人覺得舒服的衣服,其實背後隱藏著很多不簡單的細節與很多專業的分工。
衣服穿起來舒服是最基本的,但它從來都不是最簡單。
而在台灣生產製作服裝,在產業外移的狀況下更是越來越艱難。
 
(先把我們送去的版子畫在薄紙上)

 

 

現在的服裝生產製作很難再是一條龍生產線
所以我們特別珍惜已經合作到很有默契的工廠師傅們
今天就要特別用版面介紹一下我們的裁剪師傅,也讓大家瞭解一下服裝製作中剪裁的這個重要流程。

 

"大哥,今天我們會過去喔"
"小姐,你的裁好了,可以來拿了"
"那個布料顏色好像有點色差,我先不幫你裁,你跟布廠確認一下品質"
"這次幫你排的很密喔! 裁損只有一點點,厲害吧"

這都是我們平常跟師傅大哥的對話。
每次衣服打板完成,先在工作室用手裁製作第一件樣衣確認後,

就會把即將進入生產的布料送到裁剪師傅這邊排隊等著裁剪。
 
 
師傅會把要裁剪的布料落在裁桌上一層一層像千層蛋糕一樣均勻又平坦,
有些布料會有回縮的問題(因為捲支的布料有拉伸的狀況,要讓他先放鬆回原狀),
就要更費工夫的把布落好放上一整天,才能進行裁剪的動作,
否則裁好的布回縮了,尺寸就又變更小件。
 
 
其實,這樣的裁布廠,在台灣或者台北已經很難找到了,
所以自己都會私心希望大哥不要轉行或提早退休,
可以讓我們這些設計師們 (裁布廠也是其他好多大大小小品牌的背後裁刀推手)更無憂的繼續創作,

減低對工廠品質的擔心,有時候也會貼心地幫我們確認布料的品牌和我們經驗分享關於布料的種種。

 

雖然在台灣生產服裝已經越來越艱難,但是也因為這樣,我們才能更深入的了解每一個流程的細節,

如果只是一條龍的生產方式,或許我們就更難體會到每個生產細節的需求原因與回饋,
在和工廠溝通的時候也更能了解他們的語言與問題,
例如,多少量才可以上裁床、成本的計算種種,對於往後的發展其實也是非常好的教育訓練。

 

 

很多時候,我們常常陷入一種刻板的手作追求,覺得手作是最有溫度的,

除此之外,我們也希望多多分享在我們製作服裝的過程中,一起參與的這些分工的師傅職人們,
他們的加入我們才可以將商品做得更有品質更專業而精準卻不失溫度, 
我是真心的這樣覺得,也和大家分享。
 
 
新品製作與陸續地推出的同時,在這個工廠和那個材料店進出的同時,和大家分享一些關於製作流程的所見所聞。